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
女性来大姨妈(月经)时心情不稳定,主要与体内激素变化、身体不适及心理因素相关,具体原因如下:
1. 激素波动是核心因素
• 雌激素和孕激素骤降:月经前及经期,卵巢分泌的雌激素、孕激素水平大幅下降,会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(如血清素、多巴胺)分泌。血清素水平降低时,容易出现情绪低落、焦虑、烦躁等表现。
• 前列腺素的作用:经期子宫内膜脱落会释放前列腺素,除了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痛经,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加剧情绪波动。
2. 身体不适诱发情绪问题
• 痛经、疲劳等生理症状:腹部疼痛、腰酸、乳房胀痛、乏力等不适,会让人对情绪的耐受度降低,更容易烦躁或低落。
• 睡眠质量下降:经期身体不适可能影响睡眠,而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情绪不稳定。
3. 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
• 经前期综合征(PMS):约30%~40%的女性会经历PMS,表现为经前1~2周出现情绪焦虑、抑郁、易怒,经期后缓解,可能与激素波动和心理压力相互作用有关。
• 心理暗示与压力:部分女性对月经有负面认知(如“来月经就会难受”),或因工作、生活压力大,会放大经期的情绪反应。
4. 营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
• 缺铁或维生素缺乏:经期失血可能导致轻度缺铁,影响血红蛋白合成,进而让人感到疲劳、情绪低落;缺乏维生素B6(参与血清素合成)也可能加重情绪问题。
• 不良生活习惯:经期若饮食不规律、熬夜或缺乏运动,会进一步打乱身体代谢,加剧情绪波动。
如何缓解经期情绪不稳定?
• 调整饮食:多吃富含铁(瘦肉、菠菜)、维生素B6(香蕉、坚果)和Omega-3(三文鱼)的食物,减少咖啡因和高糖摄入。
• 适度运动:如散步、瑜伽,能促进内啡肽分泌,改善情绪。
• 心理调节:记录情绪变化,提前做好心理准备;通过冥想、听音乐等方式放松。
• 对症处理:严重痛经或情绪障碍者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或调节激素的药物。
如果情绪波动严重影响生活,建议及时就医,排除抑郁症等其他疾病哦~